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寡婦火葬表忠貞,娑提的來源

中國以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說被批評為禮教殺人。印度有sati之風,寡婦一起與亡夫火葬。

維基百科

 

娑提,原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达刹约尼的別名之一,因為傳說的關係成為了忠貞的代名詞。神話中的娑提為向對其戀人濕婆不尊的父親达刹表達不滿而投火自盡,她的靈魂轉世為雪山神女並與濕婆再度結婚。這段戀愛故事在印度的民間地區演變成婦女在丈夫剛過身後要立即跟隨接受火葬以表達自己對先夫的忠貞。印度寡婦進行「娑提」的儀式一般都是自願的,但亦有文獻記錄或作畫顯示有的婦女是受到社會壓力,甚至是被他人強迫執行儀式的。

根據印度政府1987年制定的防止娑提法案1章2(c)節,對娑提習俗的定義為:

(i) 活著的寡婦與其已故的丈夫、其他親屬或與先人有聯繫的文獻、物品共同接受火葬或埋葬;或者 (ii) 不論殉身者自願與否,任何活著的女性與其親屬的屍體共同接受火葬或埋葬

儀式會以婚禮的形式在公開場合受人圍觀下進行,寡婦不是穿壽衣而是穿婚袍以映射神話中女方死亡、轉生、與先夫重逢再度結合。婦女焚身的方式可以是躺在丈夫的遺體旁同時被燒,另一種是當火葬的火焰燒得熊熊時妻子投進火堆中,寡婦反抗拒絕接受儀式的場合下多為前者,並且會被捆綁防止逃走。 殉夫的寡婦會獲樹立「娑提墓石」或聖壇以表揚她們的行為。 根據記載,娑提習俗在笈多王朝建立前,大約公元400年已經出現,笈多王朝約於公元500年衰落後此儀式更為盛行。

另外找了一篇關於雪山女神的文章參考,此女神也是性力派的來源,可能是來自非雅利安源頭。

雪山神女(梵語:पार्वती Pārvatī,字面意思是山的女兒;音譯為帕爾瓦蒂)印度教女神,主神濕婆的妻子。

  雪山神女為雪山神的女兒,妹妹是恒河女神。按某些往世書的說法,她的前世是濕婆的第一個妻子娑提。娑提是生主之一的達刹的女兒,因其父反對其與濕婆結合而投火自焚(寡婦殉夫一詞即來自娑提的名字)。另一位大神毗濕奴將娑提的屍體切碎投向世界各地,後來轉生為雪山神女。梵轉往世書說娑提曾親自對濕婆顯靈,告知後者她將以雪山神的女兒之形態復活。

image

  雪山神女轉世後仍然熱戀濕婆,並為了引起後者的注意而遷居到其修行地吉娑羅山(即岡仁波齊峰)上。但濕婆一心修行,對她不理不睬。其實這一結合還有更重要的實際目的,那就是希望濕婆能生出剷除妖魔的孩子,以消滅強大的阿修羅多羅伽。多羅伽虔敬地崇拜梵天,因此被梵天授予了無敵的力量(按濕婆往世書,梵天賜福給多羅伽,許諾他只能被濕婆的兒子打敗,而濕婆並沒有兒子)。甚至連大神毗濕奴都沒拿他辦法,毗濕奴曾與多羅伽大戰了兩萬年,也無法將之消滅。眾神只好希望雪山神女能為濕婆生一個兒子,於是派愛神伽摩去撮合他們。結果濕婆因修行被打擾而發怒,從額頭上的第三隻眼中噴出神火把愛神燒成了灰。後來經愛神的妻子哀求,濕婆才將愛神復活。

  愛神的行動失敗後,為感動濕婆,雪山神女立志進行艱苦的修行。濕婆得知此事便變成一個婆羅門前去試探雪山神女,在她面前拼命詆毀自己的本尊。但雪山神女全部駁斥了這些謊言。濕婆終於被打動了,於是與雪山神女結婚,不久生下了戰神室建陀(即鳩摩羅,後來被與泰米爾人的神祇牟樓幹混同)和象頭神群主。室建陀率領天兵天將消滅了多羅伽。象頭神則因在出生喜宴時忘了邀請土星神娑尼而被後者燒掉了頭顱。梵天許諾說,雪山神女在林中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腦袋將長到她兒子脖子上。雪山神女看到了大象,於是兒子就長了一個象頭。其它說法則認為切掉兒子頭顱的是濕婆,後來他又為了不讓雪山神女傷心而讓兒子長出了一個象頭。

  雪山神女與濕婆的愛情故事出現於許多往世書中,並且是古印度大詩人迦梨陀娑的長詩《鳩摩羅出世》的主題。《鳩摩羅出世》是最早將這個故事寫全的(在往世書之前)。在此之前,兩部大史詩已經提到了室建陀的出生,但沒有包括其父母戀愛的細節;佛教詩人馬鳴的長詩《佛所行贊》裡敘述了雪山神女與濕婆的戀愛,但在他的版本裡,似乎愛神的計畫成功了。現在通行的故事情節是迦梨陀娑創造的。

  神話學

  雪山神女在印度宗教體系中出現得很晚。最早的吠陀文獻完全沒有提到她。梵書與產生年代較早的奧義書中也沒有她的名字。雖然由誰奧義書中曾提到一個女神,其名字後來被認為是濕婆前妻娑提的一個別名,但沒有證據表明奧義書的作者認為她與娑提-雪山神女是同一個人。看來,由誰奧義書中提到的那個女神的名字可能是後來被附會為娑提的別名的。比較肯定的是,在兩部大史詩作成的時代(約前400年~400年),雪山神女的基本形象已經產生了。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都認為雪山神女是濕婆的妻子。不過,具體的細節要到迦梨陀娑的戲劇(按不同估計,可能作於4世紀至6世紀)和更晚的往世書時代(4世紀~13世紀)才發展完全。事實上,與濕婆有關的神話大多是產生於史詩時代,而在往世書時代發展完善,吠陀時代的雅利安人主要崇拜因陀羅等自然神。

  在傳統說法裡雪山神女有兩個重要的凶相化身時母和難近母。這兩者都是非雅利安起源的神祇,後來被與雪山神女混同。神話學家大衛·金斯利認為雪山神女也是非雅利安起源的。另外一些神話學家認為雪山神女是吠陀、梵書和早期奧義書提到的許多不同神祇的合併產物,如同濕婆本身一樣(濕婆是從梨俱吠陀中的樓陀羅發展而來,並吸收了阿耆尼等其他一些吠陀神的特性,在史詩和往世書時代才基本定型)。

  與時母和難近母一樣,雪山神女是性力派的重要崇拜物件。性力派是受了非雅利安的母神崇拜影響的一個印度教強大派別,該派認為濕婆之妻提毗的“性力”(沙克提)是宇宙的本源(梵)。提毗本身是吠陀以來各種聖典中提到的許多女神的合併體,包括阿底提、尼利提、烏莎斯等。雪山神女、時母和難近母都是提毗的不同化身,其中雪山神女主要代表了善良和母性的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