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的竹林山寺幾天前為觀音菩薩安座,據說整建花了二十億元。觀世音菩薩有好幾個譯名,現在最常見的是觀世音,也有觀音,廣世音等。另一個系統是翻譯心經的玄奘所創的觀自在。
查了一些資料,爭論很多。觀世音菩薩可以聞聲救苦,來自法華經。至於為什麼聞聲救苦不叫做聞世音,則有人引楞嚴經說六根互用,心理學所謂聯覺之說來說明。
為什麼玄奘要翻譯作觀自在?自然是認為以前翻錯了。心經主要內容是說觀自在菩薩得智慧悟空性,沒什麼提到進一步的慈悲救苦。我想之所以要叫做觀自在,是因為此時菩薩得自在清涼。那麼觀與自在的關係是什麼?
觀自在自然不是觀察自己之自在,也不是觀察別人的自在。觀是使動用法,己有可觀之處而顯示於外使人觀,被觀者勢必為大觀,觀者自然觀止。莊子:惡能饋饋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就是用這個意思。易經觀卦:觀國之光,國有光展示給來朝貢的使者看,所以利用賓於王。荀子講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鍾鼓琴瑟。觀與聽兩個字也都是使動用法。
如此了解之下,觀自在的意思乃是以自在觀示於人,使觀者慕道而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