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將】
1犒將又稱為拜門口,今天是頭牙也是一個新的年度犒將的開始,因為每年正月還算是在節慶月,不拜土地公也不犒將,不娶妻過門也不入宅安居,必須等到農曆二月才開始一切的活動,因此二月初二頭牙除了拜土地公外,也要在自家門口準備香案犒賞兵將。
2民俗的犒軍,是因為以前的聚落村莊,有神鎮守,安營於各村落的五方,保佑平安順遂,所以在於初一十五,各戶人家在于晚餐時,以晚餐飯菜魚肉先於犒軍。
3犒軍,(或稱為賞兵),是一種流傳於台灣本島及金門、澎湖離島的民間宗教儀式。儀式進行目的是為了犒賞神明的兵馬。犒軍儀式能夠廣泛流傳的原因是,一般群眾在其社區宗教生活中,透過定期或不定期地為神軍準備祭品,參與了此一部份的兵馬儀式。信徒認知的犒軍儀式的內容與十分簡單:每逢初一、十五為神明的兵馬準備菜湯飯,然後在自家門前或者村廟前祭拜。由於一般大眾並不確實瞭解犒軍儀式在超自然層次的意義,因此各地流傳犒軍的內容往往具有相當程度的地區性差異,唯一共同處在於菜湯飯都是由各家戶村民自行準備。
在羅東,村民準備簡單飯菜個別到村廟去犒軍。桃園人則是在自家門前犒軍。在台南,村民們除集體於村廟前犒軍外,另有代表村廟儀式的主祭者(稱為頭家)需準備三牲與水酒。在澎湖,犒軍儀式是由村民提供菜湯飯作為神軍的祭品,由村廟主祭者(稱為鄉老)提供三牲、草料與水酒作為神明與神馬的祭品,並且由一名代表軍隊總指揮以及五名代表五營元帥的孩童法師(稱為小法)手執五營令旗手舞足蹈地演練一段召調神兵神將前來受享美食的儀式劇。
就儀式專家的角度而言,犒軍儀式並不單獨地被執行,而是屬於整個相關儀式脈絡中的一個環節。從儀式意義上來解讀,犒軍儀式的舉辦是與放軍儀式與收軍儀式的執行互相聯結的:過去的台灣鄉村社會,在遇到瘟疫流行或者外敵入侵時,往往會請儀式專家來進行消災祈福儀式,祈求神明庇佑。儀式專家(乩童、道士或者法師),於是把神將神兵配置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以便鎮壓散布瘟疫的惡鬼和惡靈,這種部署神兵的儀式,稱為放軍儀式(或稱為放兵、安營)。內容是將五營神將的大名寫在竹符上,連同五方旗分別插在聚落邊陲的相關位置,將五營神兵部署好。放軍完畢後,家家戶戶要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準備菜飯水草抬到一定場所,以便犒勞五路的神軍,這個部份稱為犒軍儀式。有放軍儀式,自然也要有收軍儀式,有的地區到了歲末年終,在神明及其神兵神將回天庭繳旨時,不但要準備豐盛的菜餚答謝神軍的辛勞外,還要請儀式專家做法將神兵撤回,便是所謂「收軍」儀式。
離島地區由於形勢險惡,時有海寇、瘟疫等天災人禍,儀式專家於是將神兵常態性地駐防各聚落村界地帶,聚落於是形成一個以村廟為中心,五營為邊界,象徵性的軍事防禦單位。透過週期性的執行犒軍儀式,來維持這種超自然防禦能力,同時也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地方民間信仰。澎湖犒軍儀式的展演過程如下:
1.請壇︰由幾位小法在殿內'主佛桌'前吟唱數段請神咒語,請諸神降臨,幫助小法召請五營兵馬。
2.安壇︰由鄉老或頭家以鑼聲伴隨捧出三十六神將與虎爺至殿外法壇,並擺好祭品。小法們換上法衣,手執令旗走出神殿,在法壇就位。
3.開壇、開鞭、淨壇︰'領令'用蛇鞭與符水將法壇及祭品洗淨。
4.召營:由領令及五名著青、紅、白、黑、黃服色代表五營元帥的小法手執令旗分別在法壇前'跳旗',召調五營兵馬至壇前,清點人數,以擲筊確認各營兵馬都到之後才算完成。
5.犒賞:由領令犒賞各營兵馬,確認來者身份無誤,點將一一犒賞,並下令不准驚擾村民六畜,保佑合境平安。
6.放營:小法們以與召營時相反的位置跳旗,分別在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位燒五營靈符,行'五營指',使五營兵馬確實回到各自崗位。
7.收壇︰儀式完畢,由鄉老或頭家隨鑼聲請回三十六神將及虎爺。
轉載:http://edumaterial.educities.edu.tw/ncu/right72.htm
犒軍就是犒賞三軍的意思。
民間每個月的例行拜拜有兩種,一種是在農曆的初二、十六拜土地公,是做生意的店面或公司,為求能賺多一點錢拜的;另一種是初一、十五,是一般住家犒軍。
犒軍的目的是要慰勞守在村庄的五營神兵,通常在黃昏、接近晚餐時間,在門口放張桌子、或者是一條長板凳,上面放個七、八碗的葷、菜,向門口方向拜拜,沒有拜拜的排場。在鄉下地方比較容易見到,都會地區因為大都是做生意的,拜初二、十六,或者比較現代味的,已經不知道有五營神兵的事,所以就沒有犒軍的拜拜,當然,如果初一、十五也拜,初二、十六也拜,恐怕也不是一般商家所能負擔的。
另一種也相當常見的犒軍是在有法事之後的犒賞三軍,這是因為許多法事都要調天兵天將來協助,例如掃路、做醮等。
安五營
安五營指的是請五個營的神兵神將下凡,安置在特定的地方以保衛村庄、或協助法事的進行。
安五營的時機可大分為兩類,固定的與不固定的。固定的是指村庄每年年初(每個村庄不一定有相同的習慣)進行,大都在廟裡由道士或法師進行法事,調請東、南、西、北、中共五個營的神兵神將下凡,並將五個營依方位安置在村落的周圍,以便整年保護地方平安。
不固定的是指有特殊法事需求時,例如進行鍾馗掃路法事時,需調請五營來協助清掃路面。
中壇元帥
安五營所調請的神兵、神將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單位。傳說中,東營張元帥帶領九萬九千兵、南營蕭元帥帶領八萬八千兵、西營連元帥帶領六萬六千兵、北營劉元帥帶領五萬五千兵、中營李元帥帶領三萬三千兵,其中的中營李元帥就是三太子李哪吒,一般奉稱為中壇元帥。中壇元帥帶領兵馬,奉法師旨意執行各種任務,如保護村庄、清掃環境(將鬼魂之類趕走)等。
台灣各地都有奉祀中壇元帥,聖誕為農曆九月九日,
有一篇研究東勢犒軍的碩士論文,有些調查,也有「將寮」的照片。東勢將寮
邊界是危險的,中心需要神聖化,瑪麗道格拉斯與Eliade的說法可以互補。
出版日期: 2011年 09月 20日 (星期二)
兵協天宮九皇大帝聖壽慶典週四以安置五營兵馬掀序幕
【兵南邦十九日訊】兵南邦協天宮盛大慶祝九皇大帝聖壽慶典籌委會,預定于9月22日(四),下午六點,舉辦該宮辛卯年〝九皇大帝慶典安置五營兵馬儀式〞,正式啟動該宮「九皇大帝聖壽慶典」一系列慶祝法典。九月初一至初九皆有平安素宴,招待各屆善信,敬請闔家踴躍前來,共享神恩。 安置五營將兵法典,列有五項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迎神安坐」:首先以符文朝請玉旨啟動五營科儀,再行敬向天公玉皇上帝及中壇元帥,之後恭請主神關聖帝君、本宮文武列聖及坐位,稟告諸神明安營儀式正式開始。 第二階段「請五營兵」,順序鎮以〝中壇元帥符令〞開營恭請五營兵馬。〝東營青旗〞請九夷軍九萬九千,〝南營紅旗〞請八蠻軍八萬八千,〝西營白旗〞請六戎軍六萬六千,〝北營黑旗〞請五狄軍五萬五千,〝中營黃旗〞請三秦軍三萬三千。 第三階段「犒請營軍」,恭請中壇元帥主持犒軍儀式,法師再以五營令旗,恭請巡營眾兵將,臨壇饗醴,禮答神恩。 第四階段「禮化營寶」,請中壇元帥主持,法師恭請巡營眾兵將,遶於五營金銀寶山,在眾科儀成員在五營兵馬受享金銀寶炁,駐守該宮內外至九皇大帝慶典完成為止。 第五階段「置五營旗」,依據順序東、南、西、北、中五營安置於殿內五方,並安置〝五營兵馬鎮壓平安符〞,典禮圓滿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