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三界公

自然界的守護神-三界公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下元節,三官大帝即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台灣民間俗稱「三界公」,亦即掌管天、地、水三界之神。

三官大帝信仰起源甚早,東漢張角創五斗米教,教中設有鬼卒等,為病人祈福祛疾。其消災治病方式是將病患姓名及認罪之意,寫成文書三份,分別置於高山、埋藏於地、沉入水中,向三官告解懺悔並祈求安康,謂之「三官手書」,目的在使病患捐獻五斗白米。

原本司掌天、地、水三界的守護神經過民間信仰的流傳,三官大帝又發展出各種起源傳說,也被賦予新的職責。其中有三官源自金、水、土三氣,主管天、地、水三界之說(《神農典》);有謂三官大帝乃元始天尊之子,天尊吸納始陽之氣、清虛七氣、晨浩五氣,經九九之期結為靈胎聖體,分別於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自口中吐出聖嬰,即堯、舜、禹三帝(《歷代神仙通鑑》),其中堯帝定四時制年月、舜帝拓荒墾地、大禹治水有功,因此奉為三官大帝。

 

台灣民間俗信三界公之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民間常在神龕前樑懸吊「三界公爐」祭拜三官大帝,祭拜神明前必先膜拜三界公之後再拜家中所供奉諸神,意謂三官大帝神格高於其他諸神。台灣俗語:「枕頭神恰大過三界公」,是諷刺只聽從枕邊人之言,不接受父母、朋友的意見,或形容懼內的男人只聽從妻子的話;「客兄公恰大過三界公」則在謾罵不守婦道的婦人,看見情夫到來,竟將第二天要祭拜三界公的粿,先拿給情夫吃,可見其毫無分寸。連罵人的俗語都以三界公為例,由此可見三界公在民間地位之崇高。

今日原籍漳州人家則稱天公爐為「三界公爐」,亦即說天公係三官 之中的天官,故奉祀天官的同時,亦須奉祀地官、水官。

父親生日時拜天公有類似以下儀式

  在初九之前,要把八仙桌高疊在長凳之上,叫做「頂桌」,於 頂桌之上再供三個彩紙糊成的神位,稱為「燈座」,燈座是清茶三 盅,束著紅紙的麵線三盃、素饌六色、水果五色成「五果六齋」, 最前面則是香燭。挨著頂桌之下,還有「下桌」,下桌則是供豬頭 、雞、魚等五牲、酒及印成龜形的「紅龜粿」等,據說這些只是供 從祀諸神的。初八之時,全家大小必須沐浴更衣,一到半夜子時即 開始祭祀,由長至幼,三跪九叩,叩畢則焚燒一種特定的「天公金 」金紙,連同燈座一起焚燒,接著是放鞭炮、送神。

蘆竹鄉的三界公

大約在那個年代當時的保正(現今的村長)士枝先生為了凝聚村民的信仰,設了三界公爐,他把村內土地用佃來區分,一佃土地一甲3分地,全村共有27個佃,分三年輪一次,每次由9個佃來擲筊,最多筊的便是爐主,少筊的全是頭家,爐主人三界公爐就請回家中供奉一年,一年中正月迎媽祖,年尾做年尾戲、謝平安、請神、送神,中元七月十五日普度,都要由頭家、爐主、9個佃,共同來負責處理,費用所需有的公家用丁口錢支付,有的如七月十五日普渡豬公就得由頭家爐主自行分攤;形成村民帶動人際互助往來的優良風俗,也是延續歷史的好典範。

八月平安戲

每年農曆八月,桃園各地區都有輪值「平安戲」祭典,這個活動源起已經不可考了!觀音鄉的大堀村、崙坪村、藍埔村及新屋鄉的清華村等四大庄頭,共同輪值「三界公戲」;2010年9月12日(農曆八月五日)是輪到大堀庄頭辦理「三界公戲」,值年爐主是林阿水,各鄰鄰長均被分派為「首士」職務,共同協助辦理祭典活動。

農曆八月平安戲,又稱作「三界公戲」,是觀音鄉特殊地方信仰之一,各地區祭典日期不同,凡輪到「平安戲」的庄頭,由籌備委員會召集「爐主」、「首士」辦理繞境、祭典及酬戲等事宜。

田金昌碩士論文說,客家人有時因為三山國王廟太過於凸顯族群意識,所以會選擇三界公為主神。漳州人也比泉州人更常奉祀三界公。三界公廟最多的是南桃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