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

公元前2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由興都庫什山和帕米爾高原進入印度河流域,並和當地的主要土着民族──達羅毗荼人進行長期鬥爭並征服了他們。

雅利安人在進入印度以前原是游牧部落。在他們的氏族公社中,父權占統治地位。宗教信仰主要是崇拜人格化了的自然神和祖靈,實行火祭和蘇摩祭。孩提成年時須擧行入門儀式,才是部落的正式成員。死後實行火葬。他們在印度河流域定居並和當地土着民族融合後,逐漸開始過渡到農業社會;形成了吠陀教,崇拜多神,實行煩瑣的祭祀。

公元前1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又從印度河上游向東推進至朱木那河、恒河流域,史家稱這個時期爲後吠陀或梵書、奧義書時期。

以《梨俱吠陀》爲中心内容的吠陀宗教爲了適應上述變化,開始進行重大的革新,出現了以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爲三大綱領的婆羅門教。

奧義書

  森林書的附屬部分,也是吠陀的最後部分。它往往和森林書相混,不易辨别。它的梵文原義是“近坐”、“祕密的相會”,引申而成爲師生對坐所傳的祕密教義。奧義書也被稱爲“吠檀多”(意爲“吠陀的末尾”或“吠陀的最高意義”)流傳下來的奧義書有200多種,一般認爲成書於公元前7~前5世紀,最晚的是16世紀的作品,内容極爲龐雜,且相互矛盾;其中最古的部分據考證爲13種,重要的有《廣森林奧義》和《唱徒奧義》等。

奧義書在很多方面已開始擺脱宗教神話的内容,以探討人的本質、世界的根源、人和精神世界的關係、死後的命運等哲學問題。因此,有人認爲奧義書的哲學思辨是和吠陀的祭祀儀式主義相對立的。

孔雀王朝時期(公元前322~前185),婆羅門教因佛教與耆那教等的廣泛傳播曾一度衰落。

但孔雀王朝的部將普舍耶密多羅,於公元前180年篡位建立巽伽王朝後,又得到復興。

繼巽伽王朝的伽羅維拉王朝亦信奉婆羅門教,在印度“南北朝”分立時,南方的刹塔瓦漢王朝(前281)及案達羅王朝都奉婆羅門教爲國教。

他們編纂法典,推行種姓制度,擧行大規模的祭祀。4世紀笈多王朝崛起後,婆羅門教文化空前繁榮。在笈多諸王統治時,編纂了很多經書、吸收了大量的民間信仰,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甚至、的思想内容,崇拜“三神一體”的梵天、濕婆和毗濕努,婆羅門教就完成了向印度教即新婆羅門教的轉化。

中華百科全書

古印度初無宗教(Religism)一詞,而是以達磨(Dharma)為其基本信仰。達磨一字之語根為Dhri,有攝取之義。意即是在宇宙萬物中有一內在本質,能使萬物存在,能使人認知神聖。達磨就是神力內在於萬物的能力;但又超越於萬物,通稱之為梵(Brahma或Brahman)。梵內存於萬物中,形成生命,每一個體之生命即自稱自我,(Jiva),而形成有情眾生之靈性,有情眾生皆可自稱為梵我(Atman)。我是承受業力的當體,梵我是業力解脫之知者。藉修養善行,信仰大梵,無業力時,原承受業力之當體即是梵我,乃至梵之自身。可知我、梵、梵我並非截然不同之異體存在。

 

瑜珈的分類如下:

  1. 身,哈達瑜珈。
    Hatha Yoga,哈達瑜珈。Hatha的意思為左,右鼻孔。以極度的呼吸與身體鍛鍊為主的教派。
  2. 心,勝王瑜珈。
    Raja Yoga,又稱「羅瑜珈」。以《帕坦加利瑜珈經》為主要經典,強調八步功法身心並行的鍛鍊,尤其著重靜坐與冥想的鍛鍊,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為目標。
  3. 知,智慧瑜珈。
    Jnana Yoga,又稱「知識瑜珈」。以理性的思維、邏輯思辨以探求真理的瑜珈。
  4. 情,虔信瑜珈。
    Bhakti Yoga,又稱「虔信瑜珈」。追求超越情緒、理性純善的道之愛,以冥想、唱誦、禮拜等嚴謹的宗教生活態度以及積極行善來達成。
  5. 意,行動瑜珈。
    Karma Yoga,通過積極入世的一系列實際行動來達致功德圓滿。
  6. 音瑜珈
    Mantra Yoga。瑜珈的眾多修煉方法之一,許多瑜珈派別都採用,各自的差別為宗教歌唱、咒語念誦、秘密咒語念誦等等。唱誦時講求心氣合一、專注、信心,長時間的唱誦時常容易引發念者的宗教經驗,效果強烈又簡單,所以各大派別都很重視此練法。

Swami Svatmarama 記載的古典文獻《Hathapradipika》,詳細說明瑜珈的「八支」(Eight Limbs),即八種方法:

  1. 自我控制,禁制(Yama):講求慈悲、不貪婪、正直、純淨、不受慾望束縛等。
  2. 遵行(Niyama):包括潔淨身心、知足、克制、修習聖賢古訓,以及對天地保持虔敬的心。
  3. 瑜珈姿勢,體位(Asana):穩定和舒服的姿勢。
  4. 調息法(Pranayama):系統的呼吸方法。
  5. 控制感官,制感(Pratyahara):控制感覺器官。
  6. 執持(Dharana):集中專注力以提升生命之氣,是冥想前的預備功。
  7. 禪定(Dhyana):即冥想。
  8. 入定,或三摩地(Samadhi):超越意識的境界。身體和感官靜止,看似在睡眠,但頭腦仍保持警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