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迎城隍
作詞:葉俊麟 作曲:葉俊麟(這是錯誤的)
叮噹噹鼓聲做頭前 陣頭迎過來
也有弄龍也有弄獅 滿街路鬧猜猜
有一個田莊阿伯藏在人縫內
頭抬抬 看甲嘴仔離西西
啊 北部最出名的台北迎城隍爺
男女老幼一直來 站在路旁排歸排
相爭看熱鬧 你來挨我 我來推你 笑咳咳 笑咳咳
滴搭搭鼓吹牽長聲 連續一直鬧
七爺在前八爺在後 搖搖擺擺出風頭
有一個鄉村姑娘生做白泡泡
無采伊粉抹規面汗直流
啊 全省最熱鬧的台北迎城隍爺
嗄惜惜一頂神明轎 沿路搖搖弄
信男信女手舉清香 一直拜心輕鬆
有一個莊腳阿婆規身金鼕鼕
頭黎黎嘴內祈禱多一項
啊 大家最快樂的台北迎城隍爺
大稻埕迎城隍仍和「艋舺迎青山王」、「大龍峒迎大道公」並列為台北市三大傳統廟會,今天媒體大幅報導大甲媽祖遶境,讓我想起上面引述的這首歌,專門為迎城隍而寫的歌。從小聽的是方瑞娥唱的版本,許多資料都說作詞與作曲都是葉俊麟先生,不過有人找出作曲是日本人遠藤實,以下網址附有日文歌詞。也有原曲原唱,比較慢,溫和。比較之下我很佩服作詞者可以將這麼複雜的場面寫出來而改造原曲的風格。這讓我想起了扛轎子稍等我那首歌,聽說也是日本曲。
島倉千代子 - 祭の夜は
作詞:関沢新一 作曲:遠藤実
原盤:コロムビア SA-837(A面)
1962年(昭和37年)5月發行
霞海城隍的起源與械鬥有關,謝宗榮先生有很好的描述
霞海城隍廟的建立與大稻埕街區的發展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日治時期大稻埕與艋舺、城內並稱為台北三街區,為北台灣最重要的商業聚落。不過相較於嘉慶年間就已相當繁華的艋舺來說,漢人移民在大稻埕的開拓歷史並不算長,遲至清咸豐元年(1851)才有林藍田從基隆移居來此,在現今的迪化街一段建造店鋪三間,成為大稻埕最早的店鋪。清咸豐三年(1853),原本居住在艋舺街附近「八甲庄」的「同安人」,在「頂下郊拚」械鬥事件中不敵「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就迎奉守護神霞城隍爺輾轉來到大稻埕定居,並在三年後創建了霞海城隍廟。
隨後,由於歷史發展的奇妙因緣,清廷在咸豐十年(1860)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後簽訂「五口通商」合約,開放台灣的安平、基隆(淡水)為國際貿易口岸,並延伸到淡水河內港的艋舺。然而由於艋舺河港日漸淤積,加上爆發嚴重的排外風潮,英、法、德等國的貿易商就轉移其基地到當時才要開始發展的大稻埕,因而造就了大稻埕的百年風華,一直到戰後的五、六○年代,大稻埕仍是北台灣最重要的經濟、商業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